立体帮扶助贫困人口脱贫——云南省玉溪市人社局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今年刚满17岁的李东海从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在2016年实现转弯。此前,他一直生活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的贫困山区。父母早年去世后,李东海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
2016年,玉溪市人社局开展技能扶贫工作,这为李东海的生活带来了改变。“是人社局的帮助,让我找到了未来的路。”李东海说。现在,他走出了大山,在玉溪市技师学院学习技能,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
如今在玉溪,像李东海一样通过精准扶贫改变命运的还有很多人。“今年,我们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市人社事业发展重点计划,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玉溪市人社局局长袁平说。
用技能提升群众“造血”机能
2016年伊始,玉溪市人社局出台技能扶贫行动方案,聚焦9个贫困乡镇、75个贫困行政村、1100个贫困自然村、9.31万农村贫困人口,按照培训、转移、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部署,根据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培训需求,不断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
“我们在方案中重点突出技能扶贫的积极效用,提出通过开展‘四个一批’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大力提升贫困人口技能素质。”袁平说。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知晓、了解技能扶贫的政策措施,玉溪市人社局利用网络和县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优惠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技能脱贫和就业创业成功典型事例,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如何让培训取得实效,成为了推进“技能扶贫”的关键环节。“我们依托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对城乡未就业人员尤其是农村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玉溪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秦说,今年玉溪市在既有培训工种的基础上,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增加电子商务、3D打印等产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工种,帮助青年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截至目前,玉溪市共组织2712名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对新平县平掌乡、水塘镇的5个村委会的直过民族565人次进行了电焊工、茶叶初制工等工种的培训。
“手把手”教授脱贫技能
日前,新平县的49名拉祜族贫困群众接受了种茶专家手把手的技术传送。
新平县库独木村村支书樊国平感叹说:“以前,我们直过民族地区群众在茶叶种植、加工、工艺方面一直使用传统手法,这次培训才知道要想种好茶、出好茶不容易啊。贫困村民都说收获太大了。”
库独木村是玉溪市拉祜族较为集中的村庄。作为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拉祜族多年生活在哀牢山区,山高坡陡、生态脆弱,贫困人口多。
为了加快拉祜族群众的脱贫步伐,玉溪市针对库独木村的茶叶生产现状,组织玉溪农职院茶叶栽种、加工方面的专家到拉祜族比较集中的库独木村开办了为期1个月的茶叶初制工培训班。专家采用集中学习和现场教学结合的方式,从茶树的嫁接、修剪、水肥管理等方面手把手教授贫困群众。参加培训56名学员,经过考核55人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茶叶初制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掉队的信念,让贫困群众收获力量。
2016年,玉溪市人社局成立了直过民族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时间表、划出任务图、确定责任人,把“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落到实处。2016年上半年,玉溪市共培训直过民族群众814人,转移就业250人,完成全年技能培训任务的113%。
打通“隔心墙”成为群众贴心人
作为玉溪市人社局下派到老厂乡罗柴冲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白涛早已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他经常到家里来和我们说话,我们有什么困难也都愿意和他说。”贫困村民李学英说,在白涛的沟通下,他们家已经被列入异地搬迁项目,对于2017年脱贫的目标,全家人都充满信心和期待。
信心源自人社部门真诚的帮扶和周到的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人才扶贫、社保兜底扶贫……这一系列扶贫措施,让玉溪市近10万农村贫困人口得到了立体式帮扶。
“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专题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开展,将就业岗位直接送到贫困群众身边;在全市74个街道(乡镇)和12个村委会、社区开通“云南省劳动保障业务专网”,让农村群众不出村即可查到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分类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了创业梦。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创业,玉溪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目前,已培训农村劳动力412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02人。
“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社会保障在精准扶贫中的兜底作用,也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验。”袁平说,玉溪市已经全面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凡符合年龄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让他们养老无忧。(王宝杰 沈永生 施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