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如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学习“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5年,城镇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这意味着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李克强表示,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而新动能发展起来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新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在新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会有怎样的变化?人社部门在新经济下应怎样做好就业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人士。
新经济下,如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近年来,这一概念多次出现在我国高层领导人的讲话中,但发展新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尚属首次。
??? 发展新经济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 今年3月16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表示,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内涵很丰富,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由此可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的新经济,已经超越了这一概念最初的范畴,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范围。
??? 在日前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遵循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可以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创造必要和有利条件。他说,现在,我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和500多万中职学生毕业,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创造大量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
??? 对于新经济,山西财经大学教授杨俊青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当前我国新经济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第一,我国经济还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第二,新经济与经济新常态有一些相似处,即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第三,今后五年,我国还将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第四,新经济意味着在开展经济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新经济之新,在于培育新动能,改造升级传统动能。“一方面,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提高生命力,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要通过创业创新,激发产业生命力和持续动力。”
??? 新业态带来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 正如李克强所言,现在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对就业的支撑更是超出预期。“只要我们对新经济充满信心,就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比“十二五”就业目标多了500万人。要实现更多的就业目标,一个成熟和有潜力的就业环境必不可少。
??? “新经济基于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就业方式也日趋灵活。”郑东亮表示,“以互联网为主的就业模式,会使消费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选择和兼顾方式。而且,很多劳动者有了更充分的兼职机会,有了更多挣钱的途径。从现在来看,这种就业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劳动者,尤其是频繁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的就业潜力。”
??? “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等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在新经济下,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将加速推进。杨俊青认为,国家在化解产能过程中,短期内或许会有一个就业的阵痛期,但从长远来看,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将会扩大就业。
???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而效益提升与扩大就业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的关系。一方面,国家提出实行供给侧改革,意味着需要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产品,减少过剩的中低端产品。这也对劳动者提出了要求,需要劳动者提高相应素质。因此,短期内,一些传统行业的人员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另一方面,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更多产品,本质上要求要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人就业。在这个前提下,创新将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面会越来越宽,整个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杨俊青说。
??? 强化培训适应新的就业岗位
???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同时还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 郑东亮表示,完善就业服务,始终是人社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要保持就业稳定。这也要求人社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利用互联网平台,有力支持新的行业扩大就业规模,增加更多生产性和生活服务类的岗位。”
??? 杨俊青表示,在新经济下,可以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相协调,在互动中扩大就业。“在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最大化公共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这样就能产生文化、体育、卫生等产业的需求,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扩大就业。”
??? 2016年初,李克强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本届政府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去产能”,主要与新动能的培育形成有关。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稳妥做好职工安置,也成为人社部门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 “从制度上,要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社保制度,推进完善就业人才市场的建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职工的安置,既可以在企业内部分流,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创业引领,让他们重新在新岗位上实现就业。”郑东亮说。
??? 杨俊青认为,培训是在国家解决结构性矛盾之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职业劳动者培训的一种必要手段。“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就业培训,包括农民工培训、应届大学生培训和再就业职工的培训。对培训者来说,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学习一些新兴行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适应新经济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记者 赵泽众)
大数据成经济新增长点万亿元规模“蓄势待发”
??? 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大数据”已不仅仅“扮演”着“工具”“助推器”等配角,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庞大的新经济产业。据易观国际统计,201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已达102亿元,2017年有望达到170亿元。
??? “贵漂”为何而来欠发达地区要借大数据“弯道取直”
??? “贵阳大数据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我从北京到贵阳来创业。”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笑称自己是一个“贵漂”,并说冲着贵州大数据产业“漂”到贵阳来创业的人不少。
??? 曾在中国农业大学任教的陶光灿就是“贵漂”之一。2012年他到贵阳研发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2014年,贵州省提出重点打造“七朵云”,“食品安全云”是其中之一,陶光灿觉得自己“踩对了点”。
??? 谁能料到,欠发达省份贵州竟成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大数据产业的先行者,并诞生了我国多个“大数据”之首: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全国首个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
????目前,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工商注册企业已达1.7万家。惠普、IBM、高通等200多家全球著名企业在黔项目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产业规模总量已超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外地人才“漂”到贵州创业,也拉动了当地就业,培养了本土人才。在大数据企业聚集的贵阳贵安新区,注册的企业已达300余家,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2014年贵州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又开办了大数据研究生创新班。
??? 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全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2月25日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
??? 大数据创业为何能“火”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 业内认为,大数据技术将是未来10年最主要的互联网新技术之一。
??? 大数据已成为孕育创新创业的土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大数据公司约有四五百家,北京的创业公司最多。贵阳、武汉等积极推动大数据交易的城市,也是创业公司特别活跃的地方。
??? “2008年我接触大数据时,只觉得大数据很高深。但随着近年来大数据市场的迅速发展,我有了创业的念头。”神策数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桑文锋介绍,目前他们的客户有电商类的爱鲜蜂、海外购、拼好货,还有传统教育类的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等。
??? 为什么大数据创业能火起来?桑文锋认为,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大数据创业注入了催化剂。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广泛使用,使数据源大大丰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企业的数据意识越来越强,依靠数据进行精准营销、高效生产的动力大大提升。
??? 大数据也为分享经济搭建了技术平台,孕育了创新创业的巨大空间。出门用打车软件、旅游住宿用租房软件……当应用平台接收到供需信息后,进行分析匹配,盘活“闲置”资源,继而“智能推荐”。而“分享”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强大的云平台支撑的庞大的信息流。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万亿元。
申万宏源的分析认为,大数据技术作为未来十年主要的互联网新技术之一,到2025年有望撬动万亿元级GDP。
??? 规模过百亿只是刚起步交易市场已风生水起
??? 专家认为,在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只是刚刚起步。目前,全国多地争相搭建交易平台,交易市场风生水起。
??? 2014年2月,北京数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70多家企业,共同发起建立“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并筹建“中关村数海大数据平台”。平台包括电信、餐饮、建筑工程、医疗保险、社交沟通、视频在线、股票基金等数十类数据源,为政府、企业用户提供数据出售、购买服务等。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达2000多家,以互联网公司、科研机构居多,累计交易已达24亿次,交易额7000多万元。
??? 北京数海科技有限公司还与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经信委、北京软交所等部门合作,先后启动建设“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北京市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与工信部、多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在重庆、安徽、河北等地建设大数据交易市场。
??? 成立于2014年4月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到2015年底交易额累计达到6100万元,以大数据引领的贵州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以上。
??? 各地政府、企业也在加紧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2015年,武汉先后成立了3家大数据交易平台,陕西省大数据交易所也在西安揭牌成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在积极筹建大数据交易平台。
发挥好新经济对就业的支撑作用
??? 仿佛一夜之间,北京许多饭店、购物广场周边,呈现出新的活动景观。一个个统一着装的年轻人集聚在一起,他们旁边的电动车的后座上都放有一个保温箱,上面写着某某外卖字样。每当商家将订单上的商品准备好,他们马上就风驰电掣地奔向目的地,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
??? 这种借助于“互联网+”的餐饮外卖业,在2015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显示,目前通过网络和企业APP订餐的比例已达到40%。这种新业态通过纵向的业务模式延伸、横向的城市数量扩张,衍生出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不仅是外卖业,整个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都在蓬勃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网络消费增速31.6%,比整体消费快20.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206.7亿件,增长4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03%。仅阿里巴巴零售商业生态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超过1500万个。
??? 当前,中国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时期。2014年,李克强总理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岗位。2015年3月,“互联网+”和“新产业、新业态”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这些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被李克强总理更为清晰地界定为“新经济”。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将新经济培育成发展新动能的战略考量。
??? 电商巨头马云说,判断一国经济健康与否,主要看就业,尤其是年轻人就业。2015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可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确定为1000万人以上,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逆势增长,颠覆了过去只有高增长、高通胀才能带动高就业的传统认知,表明中国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李克强总理对此评价:“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对就业的支撑更是超出预期。
??? 不仅如此,我国经济结构性变化也已经呈现出大量新动能。服务业的崛起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一个“强有力”标志。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上升到5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高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2015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互联网、智能设备和社交媒体等,为创新者和企业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 新经济是释放经济新动能的关键。可新经济决不只是互联网经济,它涉及到一、二、三产业。这就意味着,利用新经济释放经济新动能,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的。而且,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新动能成长起来,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就能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条件;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激活沉淀要素资源,也可为新动能成长腾出空间。
??? 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随着我国新经济形态已经初步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就业的支撑作用也愈加明显。(肖青)
- 安徽省黄山市全面启动2016年就业扶持民生工程
- 江西省樟树市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留住家乡就业工作
- 去年四季度欧元区就业率环比增长0.3% 同比增长1.2%
- 江西省樟树市多举措加快扶持妇女就业创业
- 江西省樟树市就业局为创业者再注“营养液”
-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社局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加油助力
人力资源市场监管 |
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
数据与统计 |
社区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