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讯|技工院校|在职培训|就业前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校企合作

标准与教材|鉴定指导| 鉴定质量|国家题库|技能竞赛|表彰|证书查询

你现在的位置: 培训鉴定频道>资讯

农民工就业升级:撬动技能培训激发兴趣是关键——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张丽宾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18-07-10 字体大小:【】【】【

????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 月均收入增速趋缓

????记者:从总体规模上看,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总量继续增加,外出和本地农民工实现了“双增长”。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张丽宾:我国农民工总量在持续增加,但增幅不大。根据《报告》,农民工总量已达到非农业就业人数的51%,占城镇就业人口的70%,这意味着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劳动者的主体。这充分说明,农民工群体非常重要,该群体的总量和变化趋势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2008年以来,农民工群体总量一直持续增加。根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下降,近5年来基本保持1%到2%的增速。

????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的根本性原因,是由于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生产力差异。国内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44倍,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38倍。劳动生产率高,收入也高。因此,非农产业的发展,持续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拉力,城乡收入差距也持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推力。由于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存在劳动生产率差异这样一个客观性原因,导致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

????还有一个因素是农村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流动。在劳动生产率有差异的背景下,新成长劳动力要持续进入城镇或非农部门就业,这也是造成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的原因。

????根据《报告》,农民工增量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增加了251万农民工,中部地区增加了171万,东部地区增加了30万,东北地区增加了29万。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增加与我国产业的梯度发展转移有关系。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之后,地区之内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导致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记者:2017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农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长6.4%。现实中,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个中原因是什么?

????张丽宾:根据统计,2009年以来,农民工收入是持续走高的。其中,2010年至2013年,农民工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2012年增速甚至达到21.2%,而2017年已经下降至6.4%。

????总体而言,农民工工资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是一致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大量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对农民工有旺盛的需求,2010年至2013年期间农民工工资的年均增速较快。但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经济发展增速下行,农民工工资增速低于GDP增速。虽然农民工工资有所增加,但增速降低了。

????农民工工资高低主要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由于农民工主要从业方向是低附加值行业,而低附加值行业利润率低,工资也普遍偏低。反过来,我国低附加值行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也是因为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能够满足低附加值行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如果农民工工资太高,低附加值行业承担不了,就发展不起来。

????另外,农民工普遍素质不高。由于劳动技能、文化水平都不高,因此大部分农民工进城之后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资普遍偏低。加上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收入提高。

????经济转型带动高质量就业 农民工自身应主动转型

????记者:从就业上看,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否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我们应如何确保农民工就业好、渠道顺?

????张丽宾:2008年以来,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下降了7.3个百分点;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从2008年的13.8%提高到2014年的22.3%,又下降到2017年的18.9%,出现了一定波动。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08年到2017年期间提高了7.2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批零行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

????从全国总体就业情况而言,一产的就业比重一直在下降,三产的就业比重一直在提高;二产的就业比重在2012年达到顶峰,占比达到30.3%,之后就开始持续下降。

????就业情况与国家经济形势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从工业化向服务型的经济结构转型,最终要实现高质量的现代经济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在不断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不断调整,动力不断转换。接下来,制造业要进行改造升级,机器替代劳动力,建筑业要倡导绿色建筑理念,这些大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会提高。

????农民工群体要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应从自身开始主动转型,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靠拢。不管是制造业、建筑业,还是服务业,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农民工就业稳定,其一,要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地实现非农就业,抓好中西部地区就近转移就业。其二,要不断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这决定农民工能否保持可持续、高质量就业。为确保农民工就业渠道顺,我们要做好针对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转移就业和接受技能培训,并维护好农民工的相关权益。

????完善技能培训机制 以人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记者:《报告》显示,与往年相比,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持平。政府应如何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

????张丽宾:实际上,接受技能培训的外出农民工占比在下降。根据统计,2009年,49%的外出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这个数字在2017年下降到35.5%。

????导致培训率下降的原因,既有农民工自身培训意愿不强的原因,也有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意愿不强的原因。对一部分农民工而言,外出挣钱的意愿很强,但往往忽略了技能培训,在上岗之后绝大部分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接受培训。此外,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政府开展的一部分培训,实际上是生活技能培训,一部分人并不是为了就业而参加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培训要以人为本。以农民工为本,他们想接受什么培训?为什么不想接受培训?希望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形式?什么培训内容?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农民工群体真正的所思所想。

????第二,要调动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积极性,借助各地开展的技能大赛,广泛宣传“技能成就梦想”“提高技能促产增收”的观念,激发大家参加培训的热情。

????第三,要提高培训供给的质量。开发出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保证农民工在工作之余有时间参加技能培训。

????第四,全社会要加快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带动农民工有更高的积极性参加技能培训。

????记者:《报告》称,只有38%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政府应如何作为,增强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

????张丽宾:增强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经济上,要让农民工充分地融入城市,让更多农民工获得生产资料,实现就业,得到满意的收入。

????从政治上,要让农民工群体有独立的发言权,工会中要有农民工自己的组织,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从社会上,要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把农民工群体纳入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他们就会更加融入社会,更有归属感。

????2016年8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重点解答了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

????《通知》规定,要优先把已经办理了居住证的农民工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要随人走。在城市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上,农民工都可以享受;跨地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要方便农民工流动。再就是政府的就业专项资金,以常住人口为依据,不再是以户籍为依据。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很多年前政府就在研究。近几年,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政策落实层面。在农民工归属感提升的问题上,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不断提炼地方的创新经验和做法。(赵泽众)

?

推荐】【打印】【关闭
资讯排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