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探索中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在“互联网+就业服务”交流活动的讲话
张小建
2017年11月3日
????一、关于交流活动
????(一)交流活动搞得有特点
????一是目的明确:在活动中,我们认真学习了十九大报告精神特别是关于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国务院和部里关于“互联网+就业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基层,交流具体操作经验、方法。
????二是形式多样:有实地参观、专题报告、交流研讨、业内对话。特别是实地参观大同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场所服务和线上服务,他们的服务功能全部展开,硬件软件建设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三是内容丰富: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前沿实践、讨论了问题对策。特别是几个专家进行开放式的综述,不是单纯作经验点评,很有启发。
????四是交流充分:专家与地方代表结合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代表们反映收获很大。
????(二)交流活动搞得有成果
????一是开拓思路和视野。这次活动中,部里就业司介绍的就业信息化的总体要求,信息中心介绍的“互联网+人社”的发展方向,技术指导中心讲的就业服务业务技术总体安排,为我们明确了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就业服务的思路和方略。地方服务机构和企业介绍的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的最新实践,加上印发的全国推进会上省市的经验做法,使大家开阔了眼界,提供了具有实战价值的操作方法借鉴。
????二是探索创新的重点。通过活动,大家更加明确,要做好“互联网+就业服务”,首先是用技术创新来带动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实现就业服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其二是由此带来的服务内容和功能的创新,实现对劳动者和企业服务的优质化。其三是思维方法的改变和创新,只有用互联网思维替代原有惯性思维,才能将就业服务领域的“互联网+”这一现代化工程贯彻到底、落实见效。其四是以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为基点进行创新,重构和再造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和工作的体制机制。
????三是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在活动搭建的平台上,有专家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有部里司局、中心同志和就业服务基层同志之间的交流,有地方公共服务机构、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流。这些会上会下的交流,使大家对“互联网+就业服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操作进一步实化,为地方基层推进工作提供实用借鉴。一些代表发言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建议,对部里工作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
????二、几点认识
????(一)学习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时代就业工作的方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如何使中国就业实现新的发展和新的辉煌?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对比十六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十八大提出的就业更加充分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目标,十九大对新时期就业工作提出的这一任务目标,既与十几年来我党领导的就业事业改革发展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又与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适应,要求更高,方向更明。不仅是我们继续发展就业事业的行动纲领,也是持续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践指南。
????在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就业工作也呈现很多新的特征,特别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就业也正在转型,而在就业转型中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关注:一是结构问题突出——在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二是工作目标新变化——提高就业质量已列为中国就业的主要目标。三是主阵地扩展——高校毕业生仍是城镇就业的大头,但几亿农民工的城镇化、市民化已摆上日程。四是增长引擎更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主要增长点。五是新旧动能转换——信息化和互联网及相关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兴起、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相当于为就业转型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如何真正形成就业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中国就业的转型逐步实现,并且与经济的转型做到同步并举,互促互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重大挑战。
????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首先要认真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要从政治高度出发,从实际工作入手,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就业事业大发展,力求让更多就业成果惠及广大劳动者。
????同时,要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阐述新时代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部署安排。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付诸行动,搞好贯彻落实:要努力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鼓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大力促进就业事业不断发展;要组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要积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持之以恒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要切实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总结就业服务发展规律,把握好三个要素
????十九大报告将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作为完成新时期就业任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重大举措。对比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十七大提出的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十八大提出的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十九大的这一提法,是在过往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对做好就业服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何谓全方位?尹蔚民部长在最近的一个报告中指出:要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匹配效率。他还强调,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大互联网服务,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够在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及其带来的新模式,改善和提升就业服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就业服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重点把握好三个要素:
????一是促进供求双方的匹配。就业服务说到底,就是促进供求双方更好地匹配,使求职者能找到就业机会,使求人者能找到需要的人员;而最好的匹配,就是让合适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能量和作用。在做好匹配服务上,我们通过传统方式比如面对面交流、各种媒介推送等,做得很有成就,也很有心得,这是我们工作发展的基础,在新时期仍要坚持做好。但也要下大力气解决所面临的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跨地区对接难等问题。为此,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来进行匹配的互选和推送,努力实现供求双方的精准匹配、有效匹配、即时匹配、远程匹配,不仅能够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还能做到服务便捷,提升效率,降低求职和招聘成本。这对当前解决求职者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但供求的匹配还不止于此,应当也包括对供给侧的改革与对需求侧的挖掘。对供给侧的改革,重点是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生产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素质,进而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对需求侧的挖掘,涉及到对社会需求的细分和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进而深挖市场潜力,开拓出多种多样的需求。就业服务如果能对供给侧的改革与需求侧的挖掘提供信息引导和相关服务,就能促进供求双方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优化配置。而在这方面运用互联网+来做,更可以事半功倍。
????二是坚持人本服务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就业服务就是要以更好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与企业的用人需要为服务宗旨。我们一直倡导并实践的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等,在传统就业服务模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好传统,建立起好形象。但在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中,有些地方出现硬件建设越来越好,服务档次却跟不上的问题。为此,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正是要把服务水平提得更高,服务质量搞得更好。把政策宣介、市场信息、职业指导、创业咨询、代理服务、培训对接等通过互联网技术直接送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手里。
????三是保障服务质量的机制。为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许多就业服务的前辈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制定服务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服务现章制度、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方法、组织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果的绩效考核等。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经验很好的进行总结,形成一整套保障服务质量的机制,使服务质量做到不忘初心,步步提高,而不会因人变化、因时变化而降低。为此,我们可以学习借鉴阿里巴巴平台改造商业模式的路数,在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中,以匹配成功率和客户满意度为起点和终点,并辅之以服务质量检验机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测定对接的成功与否?检查服务质量是否获得满意?并且与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相关利益挂钩,形成从激发内在动力和依靠外在制约来保障和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的机制。具体怎样搞,还需要大家进行探索。
????(三)认识“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发展必然,树立新思维,加快新步伐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互联网+人社”推进座谈会上,尹蔚民部长指出,现在的年轻人衣食住行服务都习惯运用手机、网络来解决,传统的骡马大会式的招聘成本高、效率低,对他们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我们要促进就业,就要积极开展网上招聘,运用网站、手机等多种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发布招聘信息,帮助求职者随时随地查询到岗位信息,实现招聘信息的有效推送、便捷获取。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归集个人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求职意向等,形成个人的电子档案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归集企业的用工记录、社保缴纳情况、劳动保护状况等,形成企业的电子档案袋。以此精准地对供需进行匹配,从而降低职业介绍交易成本,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回想五年前,人们还在争论网商与实体店的谁胜谁负,现在不仅商业,其他行业都认准了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步入互联网轨道。两年前,我们还在讨论“就业服务+互联网”如何发展的途径,而今天,我们已经毫无争议地把“互联网+就业服务”作为发展的必然方向,把就业服务的发展纳入到互联网的巨大身架和阵式之中。当然,就业服务是对人的服务,与一般商品交易有所不同;同时,一大批中老年求职者也还是习惯传统方式。但无论如何,互联网带来的就业服务模式转变已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所以,与其被倒逼着去干,不如主动为之。为此,我们要抓紧学习和研究发展规律,把握技术发展脉搏,努力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新思维,研究新模式;特别是要在实践中开展前沿探索,运用典型引路,尽快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三、问题导向,切实推进
????(一)如何做好传统方式和现代技术结合
????传统就业服务与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对象有差别,也有重合。就业服务的功能可以在场所中面对面为客户服务,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全部实现直达客户手上。因此,现阶段我们还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继续做好现有服务场所的传统就业服务项目,有些原来的空白如对创业的指导帮助和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还需要补足和加强;另一方面,加快互联网新技术的引进运用并使两者有机融合,可将线上收集的信息数据传送到场所招聘之中,可在场所中多搞互联网自助服务,可在电子平台上展开服务的全部功能,并加强网上互动交流。
????(二)如何做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
????建设现代化的交流场所并配置设施,已在多地实现。一些大城市就业服务的硬件建设已可以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软件,包括统一兼容便捷有效的专用计算机软件,也包括对就业服务的流程优化、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机制制度,在许多地方还有差距。这次交流的几个城市在这方面工作的努力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我们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抓住互联网武装就业服务的机遇,把软件建设这块短板搞上去,努力做到硬件软件都达一流。
????(三)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就业服务
????借用马云的一句话,社会生活中的痛点即创新的起点。就业服务的创新,也要从痛点入手,在那些服务对象反映强烈、过去传统方式没解决好的和办不到的事情上率先创新。比如解决信息收集的缺失和推送的迟缓问题,可运用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全快准特点来创新;比如解决就业与招工两难问题,可运用互联网掌握企业人员进出情况,建立一个大区域内甚至跨地区的网上劳动力蓄水池来进行劳动力供需调剂;又如解决在新业态中大量灵活就业人员难统计和社保补贴难落实问题,可运用互联网的相关平台(如网商、约车和快递等平台)和比对参保享保数据来助力;比如解决对创新创业服务空白的问题,可在就业服务网上专门增设创新创业模块并与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相链接;再如解决培训服务补贴到人及购买成果难落实问题,可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培训服务帐户,由个人在定点培训机构和定制培训项目中选择,参加培训后根据效果通过账户支付,同时建立个人与培训机构的诚信积分;还如解决企业在流水线使用机器人的技术难题,可用互联网实行技术代理,帮助联系可供支持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总之,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提供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平台,从理念、内容、模式、机制、方法等方面实现就业服务的创新和再造。
????(四)如何实现信息一体化,解决分割分散,促进融合共享为了防止信息化建设市市点火、县县冒烟和重复浪费,部里正在抓紧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指标体系,以指导各地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并要求打破原有的信息化建设格局,实现三个转变:由城市集中、区域独享向省级集中、全国共享转变,由单一业务经办向综合业务办理转变,由面向单个群体的分散系统向覆盖所有就业群体的统一信息系统转变。对基层单位来讲,就是要提升执行力,对接顶层设计,在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上下功夫。
????这次活动中,大家还提出了在基层推进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请就业司、信息中心和指导中心同志带回去研究。为了从上到下指导好这项工作的推进,特建议部里几个单位能列出一个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分工合作清单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哪些由上层(部里省里)来负责统一规划和建设?二是哪些由市县和基层来负责实施落实和具体操作?三是哪些必须保持全国、全省统一,在落实时不能走样;那些是允许地方基层从实际出发,创造特色,鼓励创新?四是哪些要告示地方小心谨慎,不要干或不能干?以此来保持统一规划建设,防止盲目重复建设,避免走大的弯路。
????四、几点希望
????(一)学习新精神,贯彻新部署,务求落实见效
????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和部里的总体部署,贯彻“互联网+人社”和“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两个推进会的要求,按照两个会上部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有关文件要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在基层、在服务机构落实见效。要注意总结和提炼些将专业化技术化与实际业务操作能够结合得好的引导口号,使下面执行的的同志明了应当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素养
????做好“互联网+就业服务”,需要强化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一线服务人员,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尽快了解和掌握互联网新技术,并努力运用到实践中;对于互联网技术人员,可加快培养,也可积极引进,还可与专业公司专业平台联手,关键是要他们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把握好“互联网+”在就业服务上的切入点和结合部。
????(三)推动工作实践,探索服务创新
????推动互联网就业服务,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实践新要求。既要坚定信心和方向,也要直面困难和问题。部里要搞一批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希望基层单位和机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在这方面走在前面。中国就促会将配合部里整体工作,做好交流、推广、宣介工作,为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促进中国就业服务再创世界一流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