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补上职业规划教育这一课
2018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关蕙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中学阶段增加职业规划指导教育的提案。她表示,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品质塑成、个性才能显露、未来人生定向的关键阶段。但是,目前很少有孩子主动地在中学时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或方向选择。
这的确是当前中学教育中的一个短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职业教育这样表述: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然而,在升学压力之下,这一并非强制性的规定,并没得到有效落实,职业规划无从谈起。
正是由于缺少职业规划教育这一环,很多学生临到高中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是什么,对职业这个概念非常模糊。家长也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所在,眼光总是停留在分数和大学上。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不仅在高考的专业选择上具有盲目性,只盯着那些可能并不适合自身兴趣特点的所谓好学校和好专业;有的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同样充满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该向何处发展。媒体报道,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82.22%的受访者感到“毕业焦虑”。其中52.08%是因为纠结于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即将进入职场的也面临“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从事什么职业。
在西方一些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有的从娃娃抓起。比如美国早在1989年制定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分小学、初中、高中及18岁以后,对学生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日本的职业规划教育也是覆盖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加拿大同样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职业观念。
“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面临的机会,而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无论从提升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还是未来职业发展角度,都需要我们尽快补上职业规划教育这一课。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层面,制定出台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政策,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住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激发出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在国家层面政策尚未破冰的情况下,一些有条件的城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先试先行,探索自己的职业规划教育之路。南京一中等学校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希望有更多学校将职业教育规划纳入到日常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 (宋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