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打工潮” 而今“凤还巢”——安徽省阜阳市农民工大市新春之变
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背着大包小包再次踏上了开往沿海城市的列车。不过,年逾50岁的张庆方2018年改变了18年来一直坚持的“走出去”,而是选择留在家乡。
张庆方并非“独行侠”。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安徽阜阳1062万人口中近三分之一常年外出打工。但近些年,这一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打工潮正悄然发生变化,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的新增比例超过外出务工人员,“凤还巢”态势初显。
老板、技工组团返乡
这些天,位于阜阳市颍泉区的齐心箱包厂生产车间响起了缝纫机的“嗒嗒”声。3月初,家住该区宁老庄镇的农民工韩士朋和妻子就回到厂里上班了。
韩士朋夫妇在外漂泊19年之久。1997年,初中毕业的韩士朋背井离乡,进入浙江嘉兴的一家箱包厂,自此在箱包这个行当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也从一名啥都不懂的农民工成长为可以制版的熟练技工。2016年春节返乡时,韩士朋被阜阳市返乡就业手册上齐心箱包厂的内容吸引,当年8月,他便和妻子回乡进入了这家工厂。
韩士朋说,因为会制版,属于熟练技工,现在每个月收入6000元左右,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和浙江那边相差不大。
“十多年前,我们把孩子丢给老人,一年也回不来两趟,老人和孩子都埋怨。现在周末能回家看看爸妈,孩子可以就近入学。”韩士朋说。
韩士朋所在的齐心箱包厂的老板刘生鸿曾经也是一名外出务工者。2009年,作为阜阳市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刘生鸿回到家乡办厂,目前全厂有员工300多人,2017年企业产值达8000多万元。刘生鸿说,除了主厂区,他们在阜阳市周边县区、乡镇设有5个加工厂,工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打造“20分钟就业圈”
2018年3月,阜阳市县乡三级联动,举办多场招聘会。该市人社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阜阳市返乡创业人员累计达3.6万人,在县域内就近就业农民工62万人,比2008年增加约40万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企业,谈何返乡就业?”阜阳市招商局局长李海川介绍。近3年,该市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653个,其中制造业项目达1680个,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等。
不仅如此,阜阳正在打造“20分钟就业圈”。阜阳市人社局副局长董晓红说,通过兴建工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等,让务工人员在20分钟距离范围内就实现就业。目前,该市已提供岗位4.13万个,吸纳贫困劳动力3004人,新建、改建扶贫车间639个,打造就业扶贫驿站82个,带动1.4万余人就业。(水金辰 董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