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布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
????上海市政府提出“十三五”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上班族”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2016)》。该调查报告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市16个区、80个居(村)委会,选取了4146位16周岁以上、在上海市就业的人员为调查对象,研究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就业满意度指数体系。就业满意度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其中0-40为非常不满意区间,40-80为不太满意区间,80-120为中立区间,120-160为比较满意区间,160-200为非常满意区间。
????上海市民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2.3,近九成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度上海市民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2.3,处于“比较满意”区间,总体就业满意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对当前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市民约占21.3%,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7.1%,两者合计接近九成;对当前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市民约占3.8%。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上海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就业环境持续改善,这是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处于高位的根本原因。
????上海市民对单位人际关系、工作内容较为满意,对于晋升空间、薪资收入则有更高的期待。
????从影响就业满意度的不同因素来看,上海市民对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达146.4;市民对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因素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均高于总体满意度。
????从满意度较低的因素来看,上海市民对晋升空间的满意度最低,仅为130.6,低于总体就业满意度11.7点;薪资收入的满意度为134.6,低于总体就业满意度7.7点。
????科技、教育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较高,月薪高低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有限。
????调查结果表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最高,分别为151.5、149.6;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就业满意度分别为135.4和138.8。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教育支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费用中仅次于食物支出的第二大项目。语言培训、计算机培训、学历教育、艺术教育、中小学课外辅导、幼儿教育等各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教育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与之相应的是,教育业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涨船高,工作时间则相对灵活,工作环境大多也比较舒适,社会地位认可度也高,因此教育业就业满意度较高完全在情理之中。
????从月薪收入与就业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看,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22。这意味着,就业满意度与月薪高低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收入高的人就业满意度不一定高,月薪高低对于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专家指出,对于更高薪资水平的期待是广大劳动者最为现实、合理的心理诉求,薪资水平的提高是劳动者改善生活状况的前提和基础,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但也必须看到,与此同时,收入越高,也往往意味着责任越重、压力越大、付出越多,享受生活的时间安排则越少,从而也会影响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因此,就业满意度与月薪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全面地加以认识。
????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就业满意度明显高于总体水平,高级技师就业满意度“高居榜首”。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为137.5,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为147.0,学历越高就业满意度越高的特征非常明显。
????从职业技能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来看,高级技师群体的就业满意度高达157.8,显著高于其他各等级的劳动者群体。职业技能等级与就业满意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就总体而言,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越高,就业满意度也越高。
????专家分析指出,从上海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来看,招聘单位对于劳动者学历、职业技能的要求逐年提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招聘岗位所占比重约为40%,高端技能人才“一匠难求”的现象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可谓司空见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一技之长的简单劳动力相比,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岗位收入偏低,就业稳定性也差,则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青壮年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相对较高,人到中年需谨防“职业倦怠”。
????从不同年龄分组的情况来看,31-35岁年龄组的上海市民就业满意度最高,为144.8;46-50岁年龄组的上海市民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仅为138.6。
????专家分析指出,如果忽略就业满意度的代际差异,则不同年龄分组的总体调查数据,可以看作是个体劳动者成长历程的不同阶段,事实上完整地描绘了劳动者个人的职业生涯。大多数劳动者在20岁左右初涉职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谙人情世故,在职场上跌打滚爬,在摸索中成长;到了35岁左右,随着个人职场经验和人脉资源的积累,职业相对稳定,事业也逐渐进入上升通道;过了40岁的劳动者,面对持续的工作、生活压力,渐渐开始对工作失去兴趣和期待,特别是在事业发展出现波折的时候,容易出现对工作不满意的负面情绪,现代劳动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职业倦怠”,也有心理学家称之为“中年危机”。
????专家表示,职业倦怠既有员工自身和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不宜放任这种现象的消极影响,更不能一味地抱怨,而要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做一个时时刻刻“有准备的人”,积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就业满意度的户籍差异不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效初步显现。
????从不同户籍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来看,上海户籍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为142.2,外省市来沪人员的就业满意度为142.8,两者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
????专家分析指出,全国各省市的来沪人员是上海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劳动年龄人数已超过上海户籍劳动年龄人数,作用巨大、不可替代。上海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综合考量城市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致力于让符合条件的来沪人员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如今,数以百万计的来沪人员已经深度融入上海的城市生活,他们长期居住、生活在上海,就业质量大多要明显高于在家乡的同龄人,对于就业岗位的满意度,和上海户籍劳动者相比几乎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