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辩证关系:并行不悖联动发力——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
失业率是宏观经济的“确认指标”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的失业统计方式。
莫荣:目前,从国际上来看,衡量失业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两种:一是登记失业率,主要是根据政府就业部门统计的登记失业人数计算得出。二是调查失业率,政府统计部门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入户向调查对象询问一系列问题,判断其是否处于失业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失业率。
我国目前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人社部依托地方人社部门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而获得的数据,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从业人员总数加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和之比。国际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是不少国家最主要的失业统计指标。比如日本也是以登记失业率为主要指标。
记者:当前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自实施以来发挥了哪些作用?存在哪些局限?
莫荣: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增加就业和减少失业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上通用的4个常见宏观经济调控指标。失业情况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失业率数据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总体指标和社会政策调整的依据,失业率的高低,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股市走向等休戚相关;另外,失业率较宏观经济情况有滞后性,是宏观经济状况的“确认指标”,也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该数据受到了众多国家关注,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每月都会更新失业率数据。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镇登记失业率能够非常准确地反映失业情况。由于政府能依据登记信息给失业人员安置工作,因此失业人员有去登记的积极性。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失业人员登记的积极性减小,有的登记失业人员自己找到工作后也不去人社部门注销相关信息。同时,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并没有被纳入登记失业人员范畴。登记失业率已不能全面反映失业的变化。
发布调查失业率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
记者:国家统计局提出,从2018年4月份开始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为何要公布调查失业率?
莫荣:我国最早从1996年开始进行劳动力抽样调查试点。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的通知》,提出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计算调查失业率。2005年11月,国家统计局正式启动城乡劳动力调查制度,2006年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劳动力抽样调查,但一直没有对社会公布调查失业率数据。近期我国正式发布这一数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调查失业率更全面地反映就业状况,包括那些没有登记的失业群体情况,可以为我国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提供支撑,从而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一目标的实现。二是能够更好地体现共享发展要求。调查失业率涵盖了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从而可以全面掌握其就业状况并给予及时帮助,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三是调查失业率可以更方便与国际进行对标比较。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月度调查失业率统计是国际上通用和主流的失业统计方式。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发达国家均采用了调查失业率作为失业的统计数据。
记者: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有何主要区别?
莫荣:一是针对的对象不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对象面向当地非农业户口,具有劳动能力的无业、有就业意愿,并已在就业登记机构登记的失业人员。
根据1982年第13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的有关定义,失业人员是指达到或超过某一特定年龄以上并且在指定的时期内(1周)不曾从事任何有报酬的工作或自谋职业并在寻找工作的人。我国的调查失业率面向的对象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二是统计手段不同。在登记失业率统计体系中,失业人员主要指在调查期末到就业机构求职登记的人员,登记失业率主要依托人社部门的工作记录获得。调查失业率是采用抽样调查手段获得数据,运用概率的方法加以运算,从而得出失业率数据。
两大失业统计方式应协同发力
记者:有观点认为,登记失业率难以准确反映经济冷暖,调查失业率应取代登记失业率。对此您怎么看?
莫荣:登记失业率具备很多优势,在目前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失业统计方式。首先,它是行政记录的产品,获取方式比较直接简单,且可以快速地获取数据,灵活性较强。其次,它可以记录一些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提高人社帮扶的针对性。失业人员可以据此领取失业救济金或失业保险金,也可以为其享受人社部门就业援助提供依据,如参加再就业培训等。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登记失业率制度。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更全面地掌握失业登记状况,使失业人员身份认证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提高他们失业登记的积极性。
调查失业率无法取代失业登记率,二者应该联动发力,两个数据都同时对外发布,成为预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调查失业率反映总体失业状况的变化,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登记失业率反映就业市场最需要帮助的劳动者情况,也是政府就业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这样可以为分析我国就业失业情况、制定出台就业政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依据。这也是很多国家的做法。(黄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