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专刊(3) 

稿件来源: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发布日期:2015-10-15 字体大小:【】【】【

?

为及时了解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基本情况及推进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2010年底,我部下发了《关于报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的函》。各地积极响应,认真组织上报,目前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报送了相关材料。为促进学习交流,我们将对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摘编整理,按地域分期分批编辑成工作专刊提供给大家,以作参考。

【吉林省】

吉林省积极巩固扩大域内外转移就业规模

2010年,吉林省一是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建设。在各地考察、推荐的基础上,以省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名义命名一批“吉林省劳务输入基地”(第二批)和“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目前,省级劳务输入基地达到52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达到60个。二是全面建立劳务对接机制。指导各地主动与县域内重点企业、水毁新建工程及农业优势产业项目进行对接,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三是发挥省级驻外劳务机构职能作用。按照目标责任制管理要求,加强驻外劳务机构工作指导和考核监督,全面加强信息收集和传递工作,积极做好维权和服务,保证驻地农民工就业稳定。四是开展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评选推荐及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监测工作,为上级部门提供基础数据。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省内五个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中进行。

吉林省舒兰市创新“四三模式”,大力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

舒兰市扶持返乡创业企业成长,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吸纳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一是“三位一体”促进返乡创业。开创了政府扶持筑环境、协调一致抓服务和协会联动抓带动的三位一体抓返乡创业工作新模式。二是“三个机制”服务返乡创业。建立协调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返乡创业协会、各行业协会和合作社的社会责任分工及会员工作任务,使政府、部门和协会实现工作互补。三是“三种资源”推进返乡创业。全面整合资金资源、培训资源和信息资源,解决了创业促就业工作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综合利用农业、卫生、人社、教育等技能培训资源,并建立完善了全市创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和创业项目库。四是“三项政策”扶持返乡创业。制定出台了有助于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放宽了准入条件,同时降低反担保门槛,实行了小额担保贷款“返乡创业协会理事三人联保”制度,适当放宽贷款发放范围,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扶持。

吉林省双阳区强化全程组织,以优质服务促转移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双阳区坚持以政府组织批量劳务输出为主导,从输前考察到输后维权,政府靠前指挥,跟踪服务,从不缺位,建立了以“统一部署、专项考察、广泛宣传、专场招聘、全程护送和跟踪回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六步走”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服务,实现了稳定输出和持续输出。在“六步走”工作模式下,2010年初,双阳区组织劳务输出考察三次,开展专场招聘会及送岗下乡系列活动20余场(次),发放劳务信息宣传年画3.5万份(达到每两户一份),搜集并提供各类用工岗位三万余个。“春风行动”期间,双阳区雇佣16辆大客车,一次性向大连和沈阳组织输送劳务人员660人,是全省开展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和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政府组织批量化劳务输出。8月份,与长春市联手,在双阳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抗洪救灾就业援助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早组织开展以抗洪救灾为主题的农民工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取得显著效果。优质服务带来了诚信效应,现在农民愿意听政府讲,农民愿意跟政府走,企业愿意接收政府送的人,呈现出了务工人员安心,用工单位省心,务工人员家里放心的和谐局面。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林口县出台

《关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支持务工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的意见》

2010年,林口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支持务工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的意见》,规定:凡是农民进城创业的,相关部门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农民原土地承包经营权暂不变动,改变城镇户口的,也要给一定的过渡期。农民进城创业和下岗职工享受一样的优惠待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优先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公安部门在户籍管理上实行优惠服务,城建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范围延伸到进城农民。凡是农民举家搬迁到城镇的都可享受购房优惠政策,凡是购房已领取“营业执照”或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都视为在城镇就业,举家搬迁到城镇的及时办理城镇户口和身份证。

黑龙江省双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2010年,双城市将拓展当地的转移就业空间作为工作重点,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一是“养殖业”平台。积极探索畜牧业投资形式,通过自繁自育,联户担保,干部带头和创业积累等形式,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建成畜牧业专业村59个,牧业小区62个,奶牛存栏27万头,蛋鸡饲养量1300万只,生猪100万头,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3.6万户,从业人员9万人。二是“加工业”平台。通过发动全民投资创业建设的畜禽加工、羽绒加工企业有20多家,酱菜加工企业22家,油坊392家,酒坊、酒厂500家,共吸纳农村劳动力2800多人。三是“市场建设”平台。通过不断增加投入,引融资2.5亿元,建成各类专业市场50多处,围绕市场营销及相关配套产业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四是“小城镇建设”平台。加强小城镇的道路、交通、水电、教育、文化、卫生、住宅等基础建设,目前,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各类商贸小区、工业小区和批发市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载体功能日渐明显,各种生产要素相对集中,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五是“大项目”平台。通过哈大高速铁路、磨盘山引水工程、哈大燃气工程等重点工程转移劳动力,其中仅临江石油开发就吸纳当地劳动力5000人。

【上海市】

上海市崇明县积极疏通岛外就业路径成效显著

崇明县与中石化上海分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石化上海分公司每年将吸收800名40岁以下的崇明籍加油工,目前首批50名“的嫂”(出租车司机家属)已通过面试、培训顺利上岗;通过走访沪上各超市集团,目前已和上海联华快客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华快客公司将每年吸收500多名的50岁以下崇明籍女性从事理货员和收银员工作;和沪上2家较有实力的安保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谈成合作意向,每年招收700名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男性从事保安工作,并且公司提供住宿,月薪在2000元以上;和上海智能消防学校达成协议,每年招收300名高中程度学历的毕业生,通过提供住宿、半工半读的形式,把他们从初级的物业管理人员通过3年时间培养成高级消防技术人才,在全市的消防专业公司和物业公司从事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和沪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建立了招聘销售、客服人员的渠道,让30岁以下年龄段的劳动力从事销售、客服、消防技术等类工作,让30至4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从事加油工、保安等类工作,让40岁以上年龄段的劳动力从事超市理货和收银及保安等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劳动力年龄段的稳定的劳动力转移通道。

【江苏省】

江苏省完善补助政策,提高培训实效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江苏省不断完善补贴政策。一是加大投入。2010年,中央安排本省及外来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补助资金1.84亿元、省财政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4%和14.3%。同时改进资金拨付办法,强化省级补助与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挂钩机制,采取年初下达控制指标并预拨资金、年中检查、年末核拨的方式,对培训多、质量好的地区给予资金倾斜,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二是完善政策。赴基层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题调研,在继续完善培训券制度的同时,加大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力度,将奖补工种增加到20个,根据鉴定成本和市场紧缺程度分别给予200元、300元、400元不等的补助,鼓励农民主动参加职业资格鉴定。2010年,全省有29.08万名农民享受到培训券补助,17.68万名农民享受到职业技能鉴定补助。三是提高效果。会同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从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补助申领程序、规范资金兑付时间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培训资金及时兑现到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问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7.81万人,其中转移前技能培训42.6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5.16万人。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强化创业服务,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显现

2010年,淮安市楚州区新增农民创业854人,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去年初,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把农民创业引导性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了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二是小额贷款助推。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470万元,扶持80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2400人实现就业。三是构建服务网络。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各乡镇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服务站”,152个村建立了创业示范点,全区建立了28个创业孵化基地,100个创业项目库。四是创业培训促动。在全省率先举办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站长SYB师资培训班,全区SYB教师达38人,为全市最多。五是鼓励返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享有招商引资的一切优惠政策。去年以来,全区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00余人,多名返乡创业人员投资亿元以上,带动10000余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江苏省泗洪县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泗洪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该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力招引大项目,加快工业化进程,波司登集团、梦兰集团等一大批亿元大项目落户泗洪,为该县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为满足开发区企业不断增大的用工需求,泗洪县提出了“招工就是招商”的口号,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县长担任组长,全力打造用工服务平台,统筹规划、全盘考虑、科学合理的开发该县的劳动力资源。通过宣传引导、政策引导,泗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经转移农村劳动力35.09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量的90.4%。由于仍然不能满足开发区企业的用工需求,该县又适时提出了“引凤还巢”战略,出台鼓励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外输到内转的过度。根据统计,泗洪县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人,通过政策引导,这部分人正在逐步回流,将有效的满足该县的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大大加快了该县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房地产开发、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城的加快,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使泗洪县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达到了一举数得的效果。

【浙江省】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加强对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

嘉兴市秀洲区针对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的就业难问题,推出一系列帮扶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全面的排摸,做到“五个清”,即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思想动态清、技能特长清、择业要求清。区、镇联动推出“稳定就业真情相助”系列招聘活动,共举办招聘会6场,入场招聘的227个单位推出4000多个岗位。为服务“两新工程”,使流转土地的“两分两换”人员享受到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在新塍镇陡门村和王江泾镇太平村两个“两分两换”试点村开展了“服务两新,真情相助”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两个村开展专场招聘和政策咨询活动,切实帮扶劳动者就业。同时,加大劳动力日常招聘力度,每周举办一次,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为帮助我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区主要领导分别与困难家庭大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这也是该区第四次举办“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目前已累计为40多名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

浙江省宁海县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为进一步发挥来料加工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宁海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宁政办发[2010]4号)。计划到2011年底,全县建立300个农村来料加工点,培育农村来料加工经纪人300人,完成年加工费1亿元,并逐步发展特色加工点,形成若干个来料加工专业村,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宁海县已成立了全县来料加工业经纪人协会,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依托来料加工业协会平台,围绕促进创业就业主题,构筑起县、乡镇、村三级来料加工业就业网络平台,开通来料加工业专栏,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健全政策引导机制,指导规范有序发展,加强社会资源整合等措施,逐步完善来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和着力点。通过经纪人培训,提升了农村经纪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引导加工者转变了就业创业观念。同时,充分发挥了农村经纪人对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引导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先锋示范作用。

【安徽省】

安徽省切实推进省内外劳务合作机制

2010年,安徽省稳步推进省级劳务对接,共同构建长三角“三省一市”(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用工协作机制,签订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合肥市积极搭建“省会劳务协作圈”;淮北市组织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赴经济发达省市开展劳务洽谈;阜阳、安庆等市与江浙赣闽省份部分地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滁州市共建立20个劳务输出基地;宣城市与浙江绍兴、江苏昆山等地结成劳务合作对子。在扩大省级劳务对接的同时,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省内流动和劳务合作。按照“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巩固和扩大皖江示范区与皖北地区劳务结对合作的规模,完善对接机制,深化合作内容。专门组织以“服务皖北农民就业,满足皖江企业急需”为主题的“皖江城市带与皖北地区农民工就业岗位对接”专项活动,18对皖江示范区和皖北地区的县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对接专场招聘会250多场,3500多户企业与24万农民工直接对接,近10万名农民工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已经初步形成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新模式。

安徽省灵璧县坚持开展评选“打工状元”活动

2010年,灵璧县开展了以评选表彰第六届十大“打工状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系列活动,采取公开推选、民主投票的方法,在全县评选出10名“打工状元”和10名“返乡创业明星”,由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并每人现场奖励人民币1万元;同时将“打工状元”、“创业明星”先进事迹制作成电视专题,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深入宣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奋斗历程。省、市、县多家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同时,还利用宣传车、宣传单、标语口号等形式,加大转移就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农民朋友增强了“跳出农门天地宽”的外出意识,主动进入城市,靠观念闯市场、凭技能走天下。县里还组织新闻采编人员到发达地区,实地采访了灵璧籍务工人员勤劳致富、守法创业的先进事迹,开办了《外出务工人员访谈录》等专栏,让务工创业者有声音、有舞台。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宿州市埇桥区多年来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摸索经验,在内容、形式上改革创新,力求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措施更加有的放矢。一是在全年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做到四个抓紧,即抓紧时间安排培训计划,抓紧时间安排培训人员,抓紧时间安排教材和学习内容,抓紧时间落实培训补贴资金。有效调动了广大定点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确保了培训任务的落实。二是狠抓培训质量的管理,实行包干负责制,对于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加强管理和督查,做到开班时有人参加,培训时有人抽查,结业时有人考核,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培训质量管理。三是积极开展交流与观摩,定期召开培训工作调度会和现场会,让定点培训机构时刻明白自己工作与别人工作的差距,及时调整培训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和培训工作的进度。

供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群体就业服务处

?

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