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专刊(5) 

稿件来源: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发布日期:2015-12-07 字体大小:【】【】【

?

为及时了解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基本情况及推进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2010年底,我部下发了《关于报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的函》。各地积极响应,认真组织上报,目前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报送了相关材料。为促进学习交流,我们将对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摘编整理,按地域分期分批编辑成工作专刊提供给大家,以作参考。

【江西省】

江西省丰城市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激励机制

近年来,丰城市重点建立了四项机制激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工业园区技工定向培训激励机制。对实行订单培训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由所在用工单位给予部分学杂费补贴。二是职业介绍激励机制。鼓励职介机构为进城务工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介服务,介绍成功就业的,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三是企业用工激励机制。对工业园区企业积极改善用工环境、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主动办理社会保险的,其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可享受再就业基地企业同等待遇并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四是农民进城务工激励机制。凡在园区企业工作满三年后与企业续签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且已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可按个体工商户或自谋职业者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一定比例的20%缴费;如果进入工业园区企业或其他民营企业就业,单位参保的,则按单位12%、个人8%进行缴费,缴费基数不变。

江西省余江县为企业做好三类免费宣传

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余江县积极加强就业政策及信息的宣传引导。一是做好传统的纸质宣传。对一些长期有用工需求,并且用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免费印制宣传单,利用文化部门送戏下乡和各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将宣传单发到每个农村劳动力手中。2010年春节期间,县里组织三辆宣传车,带着宣传单,配置高音喇叭,深入到每个自然村,进行了50多天的宣传。二是做好新闻媒体宣传。就业局每年出资一万元给电视台,企业可以通过就业局免费在电视台做招工飞字广告,同时还租用了县城四块户外显示屏,长年为企业免费做招工广告,对县内重点企业,免费制作企业宣传专题片,春节期间在电视台播放30天。三是做好现代网络宣传。对一些用工需求紧迫的企业,县就业局立即在网络上发布招工信息,同时通过移动公司短信群发功能,将企业招工信息发布到千家万户的手机上,尽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广的宣传覆盖面。

【山东省】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山东省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济、社会效益逐渐加大。带动了城乡之间劳动力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配置,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突破的时代背景下,闯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发展新模式。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的劳动报酬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劳务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可持续性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移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互相衔接,上下联动,职能完备,责任明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体系,针对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的资金投入、技术培训、就业开拓等问题制定了详细政策,将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就业政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各地通过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偏低问题、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打击非法用工和违规中介等措施,不断优化城乡劳动者就业环境。三是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不断提高,思想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在城市务工不仅增长了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本领,更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丰富了社会关系网络,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提升。据粗略统计,每100个外出农民工就有4人走上了回乡创业的道路,带回了资金、技术、市场经营观念和现代管理方式,带动了农村各行各业的繁荣和发展,“劳务东进,资金西流”双向促进,使落后地区获得了发展的外源力量和造血功能。

山东省沂水县抓服务 促维权 努力打造“沂水劳务”品牌

沂水县一是加大维权力度。围绕服务农民工这个工作中心,研究制定了《务工人员伤亡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人力资源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春运工作应急预案》等,规范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从组织指挥、工作原则、应急响应、人员分工、救援车辆等几个方面都作出具体要求。县里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权领导小组,编印了《农民工维权指南》,设立了维权服务公开电话,并积极为农民工工资奖金、福利劳保、社会保险等相关待遇的落实搞好服务。二是及时协调处理劳务纠纷和意外事故。在外务工人员出现劳务纠纷和伤、残、病、亡等事宜,县劳务办都会及时派人协调处理,确保务工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害。2010年,共妥善处理各类事故19起,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为农民工办理伤残、工伤医疗、就业补助等赔付140余万元,达到了劳资双方都满意。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关爱送到在外务工人员的心坎上。在劳务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办事处,安排专人常年管理,办起食堂,让广大劳务工吃上了家乡风味的可口饭菜,深受欢迎。四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为使务工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我县依托驻外办事处,在务工党员较集中的上海、胜利油田等办事处设立了党支部,让务工党员离土离乡不离党,永葆先进做贡献。由于服务到位,在外的劳务工均能安心工作,我县的劳务工已有7000余人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1000余人被任命为中层以上管理干部,100余人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年有5000余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打造了享誉九州的“沂水劳务”品牌。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抓特色创业 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渠道

城阳区把农民创业作为带动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围绕“精化一产”,大力发展滩涂养殖、特种动物养殖、蔬菜、林果、花卉产业,在西部街道和东部山区建立了海水养殖、稀有动物养殖和蔬菜林果创业基地。围绕“强化二产”,在各街道均规划建设了一处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楼,并以通用厂房分割租赁的形式,为“小老板”的创业提供生产基地。围绕“扩张三产”,一方面培植惜福镇、夏庄、红岛街道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周边农家宴、渔家宴、农家店发展,形成了餐饮服务业创业基地;另一方面将城阳、流亭等街道确立为现代服务业创业基地,并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先后建立山东农产品交易中心、中韩国际小商品城、青岛工艺品城等多处大型交易市场,吸引农民从事商品流通,自主创业当老板。同时,区劳动部门会同教育、农业、海洋与渔业、工商、卫生、团委、妇联及各街道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向农民传授创业知识、商品营销知识、种养殖知识、餐饮管理知识、卫生防疫知识和价格核算知识,助推4700余名大龄农村劳动力实现自谋职业,打造出像惜福镇街道“山里人家”等一批农民创业品牌,为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拓展了渠道。

【河南省】

河南省积极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家庭服务行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巨大市场。2010年间,河南省一是摸清了家庭服务业基本情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家庭服务业行业调查,了解家庭服务业行业规模和结构、从业人员基本状况及行业管理状况,分析家庭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发展家庭服务业相关政策文件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协调机制。成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民政厅、地税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对联席会议的职责、成员组成、议事规则等事项做出规定,起草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方案,明确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三是起草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指导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意见(代拟稿)》,并广泛征求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四是成立河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为做好家庭服务业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工作,推进家庭服务行业诚信建设,促进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郑州、洛阳、商丘等地已经成立了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河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已经河南省民政厅核准名称,成立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河南省滑县加大力度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

2010年,滑县积极加强政府引导,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一是规范了劳务输出程序。在日常劳务输出工作中,制定了信息发布、考察论证、宣传发动、岗前培训、安全护送、跟踪服务等规范的运作程序,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二是成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宣传、广电、交通、公安、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劳务输出,在就业信息、证件办理、车辆安排、小额贷款、权益维护等方面为外出就业人员有序输出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坚持了诚信输出。一方面,在输出人数、输送时间上严格遵守约定,与劳务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签订培训、维权、就业“三位一体”双向合作协议书,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注重外出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让外出人员树立干事创业的思想。四是实现劳务合作双方无缝对接,同宁波杰艾公司互设办事处,及时沟通用工信息,处理有关事宜。

河南省杞县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羁绊,是外出务工人员抹不去的心病。2010年3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人员献爱心活动的通知》(杞政〔2010〕16号),要求人力资源、公安、教育、妇联、民政、农机等十几个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外出务工家庭留守人员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资帮助。全县机关团体、事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响应号召,纷纷慷慨解囊,为外出务工留守家庭捐资捐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干部职工226人次帮助裴村店乡39户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抢收抢种。公安部门加大日夜巡防力度,确保留守人员家庭财产安全。教育部门降低留守儿童入学、在校寄宿门槛,减免2528名学生寄宿费用,提高寄宿生生活、服务质量。县妇联为农村留守妇女送去慰问品,举办编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0多期。民政部门在冬、春季节,为1196名留守老人、儿童送去棉衣棉被。农机部门组织收割机、播种机360台次专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抢收抢种。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留守老人、儿童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农忙回、农闲出”现象明显改观,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稳定率。

【湖北省】

湖北省谷城县坚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为使农民工安心就业创业,近年来,谷城县在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上作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在支持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实行“一平三放五不限制”的准入制度,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创业。“一平”就是回乡创业与招商引资享受同等政策;“三放”就是在国家未禁入领域,放开经营范围、放开经营地点、放开经营方式;“五不限制”就是不限制开业条件、不限制从业人员规模、不限制经营资金、不限制投资形式、不限制收益分配。同时,还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千方百计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转型创业。在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了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12个乡镇(场、区)、27个社区配齐配足工作人员42人,实现了县、乡镇、社区三级联网,开通了《谷城劳动就业信息网》,新建了深圳、上海、北京、山东、山西、福建六个驻外劳务工作站,在政策咨询、维权服务、用工信息等方面,积极为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提供服务。

湖北省阳新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为鼓励自主创业,阳新县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仅2010年,全县就先后出动宣传车183车次,印发创业宣传资料4000份,拉挂过街横幅50条,编辑发行《红土地创业明星》2000本。2010年上半年,由团县委和县劳动保障局牵头,开展“阳新县十佳创业青年”评选活动,并在县电视台集中宣传报道了十大典型。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县政府在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公共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筹集专项资金830万元,用于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开展创业培训、给予创业补贴、收集和发布创业项目、加强创业服务等。银行、税务、工商、城建等部门己累计为160名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减免税费48万元,为105户自主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15万元。工商部门还适时开通了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对创业者实行“非禁即入,6个月试验期”等优惠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以来,全县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173家,安置就业2043人。 三是开放工业园区。取消工业园区的准入限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平台。在政府利好政策的激励下,部分返乡农民工或因地制宜,兴办投资小、见效快的小型加工业或商贸业;或立足本地资源,发挥一技之长,继续从事自己所熟悉的职业;或合伙入股,共同兴办规模养殖业、种植业。

【湖南省】

湖南省安化县多层次搭建平台 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市场

近年来,安化县逐步健全完善了转移输出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乡镇、村为网点,驻外办事机构为依托的转移输出四级工作网络。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高起点、大手笔。安化县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人力资源市场,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后,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在人力资源市场大厅设置前台服务区,推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受理劳务输出、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各项业务,改变了过去多头跑业务的现象,使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二是乡村网点建设多投入、强功能。乡镇和村两级工作平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承担着劳动力资源的统计、管理,又担负着信息的发布、人员的招收和后续跟踪管理等服务。为解决劳务基层“腿”短、工作“手”软的问题,安化县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目标管理考核、任务绩效考核与工作经费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聘请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最基层掌握劳务工作第一手实情,力求做到数据统计真实、准确,信息发布及时、迅速,着实让劳务基层这条“腿”硬起来。三是驻外机构建设小窗口、大服务。为更好地服务转移就业人员,让他们在外有依靠、有保障、能安心,先后在转移输出人员较多的广州和长沙设立了劳务办事机构,辐射珠三角和中南劳务市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劳务市场动态,第一时间调解劳资纠纷,切实加强与劳务协作单位的合作,实现了一个小窗口、做实大服务的目标。

湖南省桃园县创新劳动维权机制 促进和谐就业

桃源县外出务工人员群体庞大、分布广泛,劳动维权线长面广,难度非常之大。针对这些特点,该县不断完善劳动维权体系,改进维权手段,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是健全维权工作机构。由分管县长亲自负责县劳动维权机构的工作,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大队、工伤保险、职介中心等部门联合协作。开通了12333劳动保障服务热线,开辟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2010年累计受理维权投诉30余起,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20万元。二是落实劳动保障政策。建立由县劳动局、县工业局、县总工会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96%的规模企业达到了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的要求,84%的规模企业签订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三是实施跟踪服务管理。成立了劳动保障协会,在全省率先将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维权工作纳入个人会员管理。探索建立了“政府承担责任、农民自愿参与”的协议跟踪服务机制,已覆盖外出务工人员6万多人。近三年来,共派员和函件处理劳动维权案件258起,为当事人讨回各种赔补费1769万元。

供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群体就业服务处

?

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