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创业频道>工作动态

华农“95后”学霸创业当农民 

稿件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8-04-02 字体大小:【】【】【

华农“95后”学霸创业当农民

?3月27日早晨,呼和浩特赛罕区榆林镇潮岱村的天还没亮,牛棚里还有些昏暗,一名回乡创业的华中农业大学大四学生照例早早起床,径直向自家的养牛场走去……2014年,他考上大学便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农业创业的征途。一个名牌大学生当起了“泥腿子”,家人反对,亲友们不理解,但他铁了心要当“新农民”,这个被不少人看成“倔牛”的“95后”大学生名叫张振华。

?学霸创业

?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张振华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儿时的经历让他明白,解决贫困问题只能面对而不是逃避。2014年,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50多分的张振华,不顾母亲的反对选择了武汉一所农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他的目标很明确,学习前沿的农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改变家乡的现状。

?“内蒙古的畜牧业全国闻名,优质牧草的供应却存在很大缺口。”高三时,曾经在家里养过牛的张振华敏锐地发现了种植苜蓿的商机。“苜蓿是一种高蛋白优质牧草,根系发达,能治理水土流失,还能把土壤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是改善土壤质量的良药。”面对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张振华努力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不仅帮他筹资购买了拖拉机和收割机,还建起了储存苜蓿用的两万平方米的房子。

?由于张振华学会了紫花苜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不断推出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市场需求大,价格保持稳定。周边农户在他的带动下,从过去种玉米年收入1万元到现在种苜蓿年收入3万元以上。2014年,张振华的千亩紫花苜蓿,纯利润近150万元。

?大学期间,张振华边学习边开展农业创业。刚上大一时,张振华就成立了内蒙古华蒙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规模从1000亩不断扩大到3000亩,受邀登上了央视《创业英雄汇》节目,成功赢得天使投资人100万元融资。

?从种草到养牛

?“95后”的“不安分成长”

?2015年后,张振华察觉到市场情况发生变化,饲料价格不断下降,苜蓿种植产业收益大不如前,这一切都使他不得不思考公司发展战略的转型。“苜蓿种植产业收益已经不大,其他产业又没有涉及,不懂行情。”张振华继续沿着畜牧业寻找商机。

?张振华通过调查发现,澳大利亚的安格斯肉牛潜在商业价值。“这种牛肉质好、雪花牛肉产量高,可以作为牛排和高端牛肉。”张振华认为,相比传统牛种,安格斯牛繁育率高、抗逆性强。他从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肉牛,进行从苜蓿种植行业向肉牛养殖大跨步的转型。通过两年的实地考察,2017年5月,张振华正式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提出了安格斯肉牛产业化的项目申报,计划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朝岱村进行肉牛的产业化养殖。该项目区占地面积320亩,建设标准化牛棚圈4栋,设计规模年存栏澳洲进口安格斯肉牛3000头,年出栏安格斯牛犊2730头。

?张振华说,下一步,他将寻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产业化发展,计划在武汉等更多的地方拓展农业养殖项目,积极促进精准扶贫,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周韧 余康庭)

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