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泉:风雨过后见彩虹
(冯亚丽)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一些不甘贫穷、不安于现状的人都行动起来了。
林远泉从小商小贩起步,到创办小苗圃,再到组建公司,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20多年的资本积累,产业由小到大,发展成为一个主营苗木种植、园林绿化、粮食加工、酒店、茶叶、生态旅游等业务的集团公司,现辖5个子公司,2个参股公司,总资产达3.6亿元。2007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纳税690万元,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远泉集团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县级先进企业,林远泉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等殊荣。
回顾创业路程,林远泉的感受是:尝尽了酸甜苦辣,也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20年创业三起三落跌宕起伏
“应该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给自己带来了创业的机遇,作为30年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的创业道路跌宕起伏。”林远泉不无感慨地回忆道。
小的时候家境贫穷,16岁辍学在村里当机米工。1978年,他开始贩运蔬菜,4年后用积攒的钱办了个小花圃。几番艰辛,攒下了20多万元家产。没想到的是,花卉价格连年下跌,积累的财富很快化为泡影,变成了负债累累。
1989年林远泉开发了100多亩桑苗,两年辛苦经营,不仅还清债务,还买了汽车,创办了远泉公司。可没想到,1992年蚕茧价格暴跌,价值180万元的桑苗眨眼间成了一堆柴火,又欠下了巨额债务!
三起三落,每次在落入困境的时候,都是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无论是在创办苗圃,还是种植蚕桑,都得到了村、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林远泉说:“远泉集团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的重视和支持。”
从单一经营转向绿色主题战略
回顾创业之路,重新审视成败得失,三起三落的症结就在于经营项目单一,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投入越大,风险越大。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调整经营思路,改变产品结构。于是,林远泉虚心向同行学习,邀请专家论证,确立了以绿色为主题,与科技联姻,实施苗木、茶叶、果业、水产等综合开发的发展策略。
近七、八年来,公司先后引进的果苗、林苗达几十种。眼下,林远泉的苗圃内有国内8省良种17类92种,有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引进的17种水果苗和林木种苗,企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07年底,公司直接经营面积达3.82万亩,11个生产基地,尤其是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在上饶县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今天的20000多亩,种植企业由以前的4家发展到如今的17家,种植专业户由原来50余户发展到如今的700余户。
怀着感恩之心担起社会责任
风雨过后见彩虹。远泉集团发展了,林远泉个人也富裕了。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他始终没有忘记创业之初政府的帮助,心里牵挂着还徘徊在温饱线上的父老乡亲,竭尽所能拓宽劳动致富的门路。
从2003年始,远泉集团提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5年来共吸引4457农户(其中1500户贫困户)为公司培育苗木,公司为农户提供产前的信息、种苗,产中的技术辅导,农药使用,农户提供土地生产管理,产后的产品收购、销售服务,减少了流通环节和成本,仅此一项户均可增收入3600元以上。同时,季节用工也成倍增长,仅2007年远泉集团公司季节性用工达5000余人,发放季节性用工工资达1000万元以上,不仅为当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赚钱”的平台,而且使大家掌握了种植技术,为返乡创业奠定了基础。
眼下,远泉集团公司股改上市的各项准备正在有序进行。林远泉说,如果股改上市成功,将最大限度地突破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的瓶颈,为远泉实业集团的跨跃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公司规模进一步发展之后,将通过合作社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更多农民增收。预计
2009年新增带动农民2500户,增收2770万元。企业的发展、农民致富,同时可以促进上饶全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按照“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建设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基地。利用猪粪便、蔬菜基地的废料产生沼气,沼气供应猪场照明取暖等生产生活用,沼液沼渣种菜,反过来用蔬菜基地产生青饲料喂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还可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各种生态种养殖模式。基地建成后将年出栏生猪10560头,生产各类蔬菜2750吨。
说起公司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林远泉是这样回答的:立足上饶,放眼全国,让家乡更美,让乡亲更富。
推荐阅读
更多关于的文章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