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当舞台 致富带众富——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介同彬
(王冰洁)11年前,他怀着“功成名就”的喜悦,带着大学毕业证和派遣证,到条件很好的县供销社报到上班;6年多以前,他放弃县城衣食无忧的工作,回到家乡农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6年多来,他先后带领两个行政村2000多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还创下了令许多大学生惊讶的成绩:他领头创办、并为法人代表的畜牧开发公司拥有固定资产7859万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他本人也因此跻身“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就是河南省淇县选拔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现为河南省淇县西岗乡坡袁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介同彬。
报考“村官”,靠真情赢得民心
2002年9月,得知淇县县委在全县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介同彬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辞掉在县城的工作,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公开选拔,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淇县西岗乡原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原庄村位于淇县西岗乡南部、卫河滞洪区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200多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凝聚民心,必须为群众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使他们意识到你是真心为他们服务的。原庄村农田水利建设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每当灌溉农田时,群众往往都需要借上几百米的电缆和水管,不仅带来很大不便,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介同彬决心以解决群众浇地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在县里工作时建立的社会关系,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筹措资金
20余万元,新打机井18眼,洗井16眼,架线3000余米,使全村130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旱涝保收。由于卫河、共产主义渠等河道的污染,原庄村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介同彬紧紧抓住鹤壁市集中沿卫河两岸人畜饮水污染治理的契机,争取到国家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40余万元,打了150米的深井1眼,免费为每家每户铺设自来水管道,使全村群众都用上了洁净、安全的深层地下水。针对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通过多方协调,筹措资金40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并把主街道连接上了交通主干道。群众关注的浇地难、吃水难、行路难“三难”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一桩桩、一件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拥护,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全村呈现出政通人和、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风貌。
龙头带动,实现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新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带领群众致富,只有自己率先致富,才有说服力。介同彬多方筹资150万元,承包、盘活了村里倒闭的养猪场,聘请郑州牧专的知名教授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华中农业大学高薪聘请2名研究生,6名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从种猪配种到孕期管理,从仔猪饲养到生猪育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使仔猪成活率达到95%,生猪出栏率达90%。经过不懈努力,养殖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滚动发展,迅速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600万元、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的规模。面对成功,介同彬没有停滞不前,没有满足现状,2004年他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集猪苗繁育和种猪养殖为一体的淇县兴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成为淇县畜牧养殖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拥有研究生2名,大学毕业生15名,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80人,2007年公司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被评为“中国养猪行业百强企业”。
俗话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为了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2004年3月,介同彬依托兴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了淇县农友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及附近村社员800余户。介同彬先后邀请市、县专家16人,到合作社举办畜牧养殖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达1200人次,同时他还自费订阅科技报刊,购买科技图书,让群众免费借阅,丰富了群众的养殖知识,提高了养殖技能。对合作社社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等多种服务。在介同彬的带领扶持下,原庄村已经发展养殖户100多户,其中,存栏200只以上的养羊户2户,存栏500只以上的养鸡户20多户,存栏20头以上养猪户50多户,年出栏1500头的猪场户11户;2006年原庄村人均收入达到7400多元,比2002年增加52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畜牧养殖专业村,为原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甘挑重担,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才智
2006年6月,乡党委任命介同彬到邻村的坡袁庄任党支部书记。坡袁庄村是一个仅有500多口人、党员20名、自然条件一般的小村,村民的年收入2005年只有2400元,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全村有32户是困难户,村民在吃水、住房、行路等方面存在很多难题,一度被人称为“破袁庄”。面对新的挑战,介同彬没有推托,没有退缩,而是把新的岗位当作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一次机遇。
上任后,介同彬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和广大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他利用坡袁庄村畜牧养殖的基础和蔬菜种植的传统,建设养殖和种植两个小区。他多方筹集资金
1300多万元,建设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小区,56户农民入驻经营,户均年增加收入8万元;小区内建设9个大型沼气池,为全村实行集中免费供气,把养殖小区380万元的固定资产捐献给村集体,使集体年增加收入70万元;建设3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小区,以反季节蔬菜和高档食用菌生产为主体,一期工程30户农户已入住,户均年增收入5万元。种植小区利用养殖小区的沼液,发展无公害蔬菜,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一年多来,坡袁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上访案件的“三无村”,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
在介同彬的带领下,坡袁庄村呈现出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该村先后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与“河南省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介同彬本人也被河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06年9月当选为河南省八次党代会代表,2007年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2008年2月被评为河南省“省级农民致富能手”,3月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新农村文化建设先进个人”,11月被授予“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和成绩,介同彬没有骄傲更没有满足,而是以冷静的头脑审时度势,在多方实地考察后研究制定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在养殖小区、种植小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三区一园”建设,力争用
3年时间,在坡袁庄村建成年出栏3万头种猪、商品猪的示范区、占地300亩的有机种植示范区和年屠宰100万头现代化生猪加工园,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填补豫北地区没有规模化屠宰场的空白。
推荐阅读
更多关于的文章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