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2014年):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
按照相关通知要求,对照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评选条件,我单位完全符合,特申请此奖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底,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实现国家对天津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要求,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我们在总结几年来建设实训基地经验和充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组织院校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经过一年半论证,确定了功能定位、建设方案、设备选型和运行模式等,主体建筑2011年5月交付使用,经过42天环境改造、设备装调,于6月24日完成了中心一期建设任务并投入了试运行。同年8月15日,国家人力社保部将该中心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并冠名 “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
该中心隶属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位于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连接的核心区域,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米,设备投资2.8亿元,建有现代制造、现代控制、现代物流、现代电子和信息五个实训技术领域,配备设备1750台(套),能同时容纳1700人进行实训,年培训和鉴定能力12万人(次)。
中心按照“需求导向、高端定位、训为企用、校企共享、公共服务、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突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研发、培训模式创新、职业能力展示,六大核心功能,面向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服务。中心在建设规划、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兄弟省市依托院校建基地的做法,是由市政府投资兴建、独立运行的公共培训服务机构,目前已成为全国设施最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主要特点
(一)突出公共服务特点,充分发挥政府促进作用
所有院校、企业和各类机构;各类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均可以参加实训中心开设的各类技能培训。对参加职业等级高、社会急需岗位培训的予以免费。体现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了其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当中的示范和促进作用,调动了院校、企业和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仅去年,中心已面向院校和企业开展培训8.3万人次,其中培养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2.5万人次,满意率均达到99.5%。
(二)突出错位发展特点,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利用有效资源,中心在设施设备上与职业院校错位配置,通用的和适合初、中级技能的设备由各院校自行配备,高端的或投入较大的以及单个院校使用率低的设备由中心承担,社会共用。运行中,中心主要承接高技能人才培训。
(三)突出高端引领特点,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
充分利用中心设施设备先进的优势,围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采取定向、定制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我市与北京、河北、山西、宁夏签署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中也提出,发挥实训中心作用,为各地职工和学生在津定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服务。此外,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机构前来开展实验室建设、联合办学、专业共建、课程置换、标准研发、国际认证等合作。
(四)突出品牌示范特点,形成优势互补
实训中心示范效应初显,已成为天津又一品牌。两年多来,我们共接待国内外来宾2000多批次、近3万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莅临中心视察,特别是2013年5月14日,习总书记莅临中心视察,对中心功能定位、运行成效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悉,在去年中办调研组来津调研报告中提出,实训中心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下一步将向全国推广,目前内蒙、河北、重庆等省市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借鉴了天津部分做法。
三、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端定位,努力创新机制,促使宝贵的高精尖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1.在功能定位上,实行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机制,按照“建设高起点、设备高性能、实训高水平、培养高技能”的建设原则,我们不仅配备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同时依托先进设备面向社会开展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培训鉴定,即“提升式”培训,初中级培训和理论教学都由院校或培训机构完成,中心只承接高级工以上实训,实行与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资源共享、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实现了批量性、规模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在运行机制上,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效应,根据职业等级高低及其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程度,享受培训成本100%、80%、60%的培训费补贴和100%、50%的鉴定费补贴。
3.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市场竞争机制,将中心日常运行管理服务外包给国家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基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由天职师大组织专家团队负责师资组建、培训教学、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建立政府政策促进、院校优势资源投入、培训对象技能提升“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实训水平,探索出一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
(二)坚持训为企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使培训效果紧贴企业需求、紧贴生产需要。
1.在师资建设上,为切实解决师资水平与培训质量之间的矛盾,中心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共88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水平。一是组建“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打破事业单位工资结构,以高待遇面向全国引进同时具有多年职业院校实训和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端人才担任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其中部分教师拥有“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人在全国技能竞赛和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二是选聘骨干力量组建兼职教师队伍,从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中选聘技术骨干、优秀教师和实用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建设大师工作室,面向全国聘请相关专业的“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担任技能指导大师,定期承接技改技革、培训技术研发等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师资质量。
2.在课程建设上,中心按照职业培训特点和规律,围绕自身先进设备,根据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发展,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基础,发挥天职师大技术团队优势,联合企业开发了五轴加工中心、3D打印技术等首批19个专项能力培训课程,对具有相应工种中级工,甚至高级工技能以上水平的职工和学生等,开展最小技能单元培训。极大地缩短了培训周期、减少了培训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此外,我们还积极联合企业共同开发新职业培训课程,如无人机操控和维修等。
3.在教材开发上,一方面根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调整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典型任务”,针对中心设备,结合某一新设备、某一新技术、某一新工艺,与企业、院校共同开发培训标准、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能力,为每个企业、每个班次量身定做培训内容,采用“菜单式”培训方法,将每个职业(工种)实训项目课程细化成若干个实训任务,编写实习指导书和教案,由培训对象根据自身实际技能水平,或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培训内容和时间,进一步满足了企业实际需要,受到热烈欢迎。
(三)坚持校企共享,运用市场手段,促使实训中心在培训资源配置中的枢纽导航作用。
按照“产学研相结合”原则,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中心高端设备、先进技术、人才智力、数量规模等资源优势,着力开展“三服务”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已与30余家大型知名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服务院校,为院校提供所需的教学实践资源、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等服务,中心的实训项目纳入了30余所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教学计划;服务科研院所,为科研所提供所需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支持,已与10余家研究所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人社部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强化功能定位和效应发挥为目标,以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为手段,完善运行机制,创新运作模式,立足本市,服务周边,着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