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诚信机制——北京市全面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服务水平
“建立统一的考评标准、统一的命制试题、统一的派遣督考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近日,记者采访北京市人社局局长张欣庆时,他介绍说,2013年以来,北京市人社局优化调整了全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
北京市建立了市级巡考、区县督考、机构监考的“一考三监”的鉴定质量监管机制,区县人社局退出具体鉴定工作,变更为区县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据了解,目前,北京市16家区县人社局所属鉴定机构已全部转变职能,负责辖区鉴定管理和服务工作。
同时,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张欣庆介绍,北京市人社局严格鉴定机构设立审批,构建过程化监管体系,建立责任追究的退出机制,以机构动态管理和优化资源布局为主线,将鉴定机构行政监管工作有机融合到日常鉴定业务管理、督导之中,形成了布局合理、运行规范的鉴定机构管理格局。
建立“双百分”考核制度
要考核,就要有质量标准。这一次,北京开始向鉴定质量管理“老大难”问题开刀。
北京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郭欣介绍,为构建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北京市人社局建立了鉴定机构“双百分”(业务和行风考核各100分)考核制度,编制机构行风、诚信和业务进行量化考核评估表,聘请相关行业专家,采取动态监管、现场督导和综合考评等多种方式,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场地、实操设备、设施和鉴定运行情况等项目进行考核检查,其结果作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核评估的直接依据。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四级机构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合格职业技能鉴定所、市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技能鉴定所。
机构管理迈出新步伐
北京市加快管理制度建设,做到机构管理有章可循。
北京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的通知》,建立了鉴定机构和鉴定项目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提升机构鉴定整体水平,力促管理机制规范化。
同时,开展机构运行评估检查,切实履行监管职责。2014年,北京市人社局组织19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行业专家,对照《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场地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对全市部分鉴定机构的主体职业(工种)鉴定情况进行抽检。对于评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7家鉴定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时约谈,并要求限期整改。
2015年,北京市建立职业技能实操鉴定场地备案制度,全市鉴定机构报送715个鉴定实操场地,并依托16个区县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评估检查。经专家认定,有631个场地符合配置要求,其中335个场地达到“优秀”。在评估过程中,鉴定机构主动撤销46个场地,查出22个不合格场地。不合格的实操场地的相应项目不能继续使用该场地开展实操鉴定工作。
北京市还对技师考评委进行专项考核,梳理确定技师考评委及考评职业(工种),整合7家行业技师考评委,撤销8家长期不开展鉴定且没有行业需求的技师考评委。
打下坚实基础开展多元评价
北京市还努力争取技术手段的领先。
北京市人社局开发编制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地理GS智能化查询图,实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大类鉴定项目等分条件在北京市行政地图上的智能查询服务。
北京市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探索建立技工院校评价技师、预备技师工作机制。郭欣告诉记者,依托北京技工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社局采取统一组织专家命制试题,合作企业、技工院校和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三方选派专家共同组建专业考评组进行综合评审的方式,开展院校技师评价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共有6所技工院校参加院校技师、预备技师评价,涉及14个职业(工种)。经鉴定考核,337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582人取得预备技师证书。
为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北京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并在首钢总公司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开展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北京地铁总公司按照企业评价规则组织实施了考评工作,去年考评了9410人,为全市企业评价工作作出示范。
郭欣说,北京市人社局还积极探索建立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有效对接机制,使鉴定考核更加贴近生产需要、贴近岗位要求、贴近学员素质提高。(中国劳动保障报 孙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