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更多高校毕业生找到满意工作——各级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18-06-22 字体大小:【】【】【

2018年,全国将有820万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抉择。在就业人数众多、就业任务繁重情况下,各级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保证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体系、政策:覆盖每一个角落

2017年夏天,来自山西晋中的小张大学毕业,他选择在当地人社窗口进行求职登记,很快便有3家对口企业发来面试邀请。在山西,身边的公共就业服务,让很多像小张这样的高校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在重庆,人社部门努力让服务工作下沉到最基层,让高校毕业生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我们在街道、乡镇建立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在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设立了社会保障服务站,在暂不具备建站条件的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劳动就业协理员,努力让工作不留死角。”重庆市就业局局长李为民说,“在高校相对集中的中心地段,我们还设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

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通过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在省、市、县三级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县以下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设立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高校毕业生能够享受到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等服务。

与此同时,政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社部门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服务体系。人社部门对到基层就业的,有国家实施的基层项目以及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放宽职称评定条件等政策;对自主创业的,有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对参加培训和见习的,有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和见习补助;对家庭贫困、身体残疾等困难毕业生,有求职创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实现灵活就业的,有社保补贴;还有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覆盖方方面面的政策,无一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016年开始,各地人社部门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基础上,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其中。在各地人社部门的努力下,通过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不仅再次点燃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激情,还使就业创业需求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配套政策支持,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市场供需匹配度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我们计划构建贯通校内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又孕育而出。该计划推出实施能力素质培育、岗位锻炼成才、职业发展支持、基层成长环境营造、基层成长服务体系建设等六项子计划,环环相扣,在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同时,引导他们在基层加快成长,通过实践成才。

创业、就业:让大学生毕业有更多选择

圆创业梦,是不少高校毕业生人生首选。

“以前只是埋头做眼前的事,通过创业培训,尤其是进行沙盘演练和外出学习后才发现,只有懂得共享、合作,公司才会有更大发展。”重庆诺维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唐洪告诉记者,2016年,他通过参加“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者深度培训,拓宽了创业视野,提升了管理水平,重新把公司发展思路做了调整,2017年实现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近300万美元。

唐洪是众多从人社部门创业服务获益的高校毕业生之一。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发合适的创业培训课程,使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生都有机会获得对口培训。

为配合大学生创业,各地还相继建成一座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园,组建了由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天使投资人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项目设计、融资对接、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与此同时,一系列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组织的活动,如“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为他们搭建了项目展示、技术互动、信息交流、投资对接的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提高创新意识,丰富实战经验,逐渐成为创新的生力军、发展的突击队。

毕竟创业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对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他们最为关心的热点。

热点就是重点,各地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7年7月,冯帆结束了自己的“三支一扶”服务期,通过公开招考,入职河北省张家口市化梢营镇政府党政办。“这两年的支教经历,对我来说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让我有能力胜任现在的工作。”他说。据悉,2018年,全国将有2.6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三支一扶”计划连同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起,为高校毕业生在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施展拳脚、建功立业点燃了一盏“引路灯”。

对于离校后没有就业的毕业生,人社部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名登记,建立了实名信息数据库,主动摸清就业需求。对有求职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需求信息;对需要提升就业能力的,推荐其参加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与经济政策、引才引智政策有机结合,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中,多渠道开发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可以预见,经过努力,今后高校毕业生将会有更加宽广的就业选择空间。

队伍建设:让工作到位服务到人

“定期的培训充电,让我在面对求职者的问询时,能将就业政策讲透,为对方提供满意的服务。”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乡人社所协管员刘连香告诉记者。

刘连香是基层万千公共就业服务者中的一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关系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着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加强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

在吉林省辽源市,人社部门通过“一堂大课+日常小课”的培训模式,提高工作人员政策运用水平;在甘肃省张掖市,每周一、三、五进行的集中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长效制度,在定期培训和互帮互学中,让每一名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练就岗位“硬功”,提高工作的被认可度。

除此之外,人社部门还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实行实名对接,深入社区一对一指导。各地通过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完善基层职业指导人员服务机制,依托基层服务平台建立与毕业生的联系渠道,开展经常性走访活动,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赵为)

?

推荐】【打印】【关闭